反内卷,终于动真格了!企业利润回升,老百姓收入稳了?
最近,国家整治“内卷”的一系列措施效果开始显现,7月份财政收入增速创年内新高。这不仅仅关乎企业利润,更与我们每个人的钱袋子息息相关。
最近,“反内卷”成了一个大热词。不管你是在工厂打工,还是在写字楼上班,可能都感受到了工作中的“内卷”压力——活越来越多,钱不见涨,竞争还越来越激烈。
好消息是,国家终于出手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了!而且已经初显成效。
01 热点概况:财政收入回暖,背后是政策发力
根据最新数据显示,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单月同比增速创下了年内的新高。为什么在多项经济指标增速放缓的背景下,财政收入却能逆势上扬?
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“反内卷政策带来的利润修复”。这些政策有力支撑了增值税、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增长。
简单来说,就是国家整治内卷式竞争,企业利润改善了,交的税也就多了,财政收入自然水涨船高。
02 什么是“内卷式竞争”?为什么有害?
你可能听说过“内卷”,但可能不清楚它具体指什么。经济学家们认为,“内卷式竞争”是指在投入持续增加的情况下,边际产出不升反降,甚至出现总产出负增长的非理性竞争状态。
表现出来就是低价竞争与产能过剩的双重困境。
举个例子:浙江台州有1600多家眼镜生产企业,年产量高达4亿副太阳镜。前几年,台州六成以上的太阳镜出厂价只有5元左右,利润率仅仅4%。
为了维持生产和留住工人,许多企业甚至亏本接单。当时台州的太阳镜可以“论斤卖”,光学镜被当作“白菜”淘。
这种恶性竞争对企业、对员工、对整个行业都没有任何好处。客户一听是台州眼镜就直接压价,行业陷入了“规模不经济”的怪圈。
03 反内卷措施:不止于口号,而是动真格
国家这次可不是喊喊口号而已,而是拿出了一整套实实在在的措施。
在税收方面,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恢复了对国债、地方债、金融债利息征收增值税,缩小了不同债券之间的税负差异。税务总局还首次披露了“新三样”领域的偷骗税案件,着力营造法治公平的税收环境。
对于地方招商引资,政府要求规范招商引资行为,加强信息披露,防止各地通过税收返还、低价供地、专项补贴等方式搞恶性竞争。
甚至在电商平台,也优化了“仅退款”规则。过去,买家一段时间后突然提出“仅退款”,平台居然能通过申请,让商家蒙受货款两空的损失。
现在规则优化后,平台不再主动介入消费者收货后的“退款不退货”申请,由商家和消费者自行协商,有争议平台才介入调解。
04 银行业也在反内卷:基层员工的重负
银行业的“内卷”情况同样令人震惊。最新监管数据显示,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降到了1.42%。
在这个数字背后,是银行基层员工无法言说的艰辛与挣扎。一位95后银行员工入职一家股份制银行的支行后,领到的任务指标是平均每天要完成上千万的活期存款,每月几百万的贷款。
别说新员工,老员工也完不成这种离谱的指标。于是非营销岗位职工分担营销任务,已成为行业“公开的秘密”。
更荒唐的是,还有基层员工通过中介“买存款”——每存一万元,每天支付5元。“买”100万元存款,每天就要花费500元,这种数字游戏只是为了满足考核要求。
有的基层员工吐槽:“不如先把普惠指标降下来点,基层信贷员已经被每年新增压的喘不过气了。”
05 反内卷的效果:企业利润改善,竞争更健康
随着反内卷政策的推进,多个行业已经开始受益。据报道,已有1600多家上市公司中,有64家明确表示受益于“反内卷”政策,业绩出现明显改善。
更令人惊喜的是,农林牧渔行业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甚至超过了820%。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,反映的是行业竞争环境的改善和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。
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孙鲲鹏指出,“反内卷措施遏制了行业恶性竞争、优化营商环境,并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”,进而培育出盈利能力更强、更可持续的优质税源,从根本上有利于财政收入的健康与稳定。
06 背后的深层变化:从“拼价格”到“拼技术”
反内卷不仅仅是限制恶性竞争,更重要的是引导企业从“拼价格”转向“拼技术”。
在浙江台州,眼镜企业通过搭建“镜享未来”综合服务平台,吸引36位“共享人才官”远程入驻,将北上广等地的创新成果引入企业生产一线。
他们在镜片变色幅度、轻量化设计等领域实现了技术持续突破。
东华大学检测实验室与台州市眼镜商会联合设立台州办事处,使企业检测产品不用再跑上海,当地就能完成,效率提升的同时,平均送检成本降低了50%。
这些变化让企业意识到,靠创新而不是靠压价才能在市场中获得真正优势。
07 财政政策新思路:从“重物轻人”到“投资于人”
反内卷政策只是手段,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现在的财政政策思路正在加快转向“投资于人”,以更精准、更可持续的方式,在提振消费与“投资于人”两端同步发力。
最近,国家推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范围、普惠式、直接性向群众发放的育儿补贴,还有针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政策贴息。
这些政策都是为了减轻家庭生育、养育、教育负担,激发居民消费需求。
短期看,现金补贴、消费补贴可以直接缓解中低收入群体的预算约束;中长期看,教育、托育、技能培训的投入将提升劳动力要素质量,为产业升级提供持续动能。
路上遇到老熟人,聊天话题不再是“最近忙不忙”,而是“你们卷不卷”。当各行各业告别恶性竞争,当企业不再拼命压价而是专注提升品质,当员工不再被离谱的KPI压得喘不过气……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。
财政政策思路正在转向“投资于人”,这意味着政府更加关注惠民生、促消费,而不是盲目追求GDP数字。
这不只是政府的责任,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理解与参与。拒绝内卷,从你我开始。
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