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手机正在让你多花钱?酒店预订背后的惊人真相!
一次偶然的比较,让多少人发现自己成了待宰的“熟客”。不同手机、不同账号查看同一酒店,价格竟然完全不同!这不是偶然,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“价格歧视”。
趁着周末,我帮外地来的朋友预订酒店。顺手拿出两部手机对比价格,却发现了奇怪的现象:同一家酒店、同样房型、相同日期,显示的价格竟然相差几十元!
我开始以为是错觉,反复刷新后差异依然存在[ citation:1]。这不是偶然事件,许多消费者都遇到了类似情况。
01 热点事件,手机预订的秘密
最近,一则关于“同一家酒店,不同手机预订价格不同”的新闻引发热议。记者使用两部安卓手机在同一平台预订同一家酒店,发现相同房型价格存在差异。
以5月1日入住平潭国惠国际酒店为例,一部手机上豪华大床房优惠后价格为1671.8元,另一部手机却只要1634.8元,相差37元。
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机票预订领域。记者查询5月1日福州飞往北京的航班时,不同手机显示的票价和优惠情况也不同。
02 平台回应,掩饰背后的真相
面对消费者的质疑,平台方的回应令人玩味。酒店预订平台客服解释称,不同账号下优惠券的叠加组合不同,导致最终价格出现差异。
他们进一步表示,“百亿神券”是系统随机发放的,所提供的优惠也是随机的。消费者只能以订单页面显示的价格为准。
机票预订平台则声称,“每个会员账户确实存在差异”。这种模糊的解释难以让人信服,反而加深了消费者的疑虑。
03 大数据杀熟,隐藏的价格歧视
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“大数据杀熟”。简单说,就是商家利用大数据技术,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、搜索记录等信息,对不同用户实行差异化定价。
如果你经常使用某平台,平台认为你对价格不太敏感,或者对某个产品有较高的需求,就会提高价格,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多花钱。
平台会根据用户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。高价值用户(经常在平台上消费)可能会被认定对价格不敏感,从而面临更高价格。
平台还会考虑用户的忠诚度。如果你是携程的老用户,平台可能会认为你更倾向于选择他们,因此在价格上有所调整。
04 法律视角,侵犯消费者权益
从法律角度看,这种做法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。福建律师海都公益团林倩律师表示,此类情况涉及平台对不同用户进行的价格个性化策略。
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公平交易的权利。如果价格差异化策略导致信息不透明或误导消费者,可能会被认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安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瑞涛律师更直接指出,大数据“杀熟”是十分典型的平台对消费者的隐私权、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的侵害行为。
05 维权困难,消费者处境艰难
尽管这种行为可能违法,但消费者维权却面临重重困难。信息不对称造成大数据“杀熟”发现难、举证难、认定难。
互联网巨头们利用大数据针对不同用户群体进行画像,制定差别化价格策略,以至“千人多面”甚至“千人千面”。
在复杂的优惠规则和相对私密的支付过程下,“杀熟”具有较强隐蔽性不易发现,更难以取证,造成监管难题。
06 自我保护,避免成为待宰羔羊
面对大数据杀熟,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。清除缓存和Cookies:每次使用预订平台前,记得清除浏览器的缓存和Cookies,这样可以减少平台对你行为的追踪。
多平台比较价格:不要只依赖一个平台,可以同时在多个平台上比较价格,找到最优惠的选项。
使用隐身模式:在浏览器中使用隐身模式进行搜索和预订,这样平台无法记录你的搜索历史。
创建新账号:如果条件允许,可以尝试创建一个新的携程账号,以新用户的身份进行预订,通常新用户会享受到更多的优惠。
07 理性看待,技术发展的双面性
我们也要理性看待技术发展带来的双面性。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使企业营销手段向更个性化方向发展,一方面极大便利了消费者,丰富了大家的消费生活。
另一方面,数字技术、大数据应用也带来了很多负面营销陷阱,像同款不同价,垃圾广告泛滥、欺诈等,从而让广大消费者建立理性的消费观念。
消费者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消费过程中,也需要货比三家,尽量选择官方平台购买商品。
西宁一家电商企业负责人王先生认为,“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使企业营销手段向更个性化方向发展,一方面极大便利了消费者;另一方面,数字技术、大数据应用也带来了很多负面营销陷阱”。
那位发现价格差异的记者最后写道:“如果消费者对某个平台的定价策略感到疑惑,可以尝试查阅平台的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,或直接联系客服询问价格差异的具体原因”。
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