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一酒店,不同手机,价格居然不一样?!背后真相让人心惊!
最近,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怪事:和朋友同时用手机订同一家酒店,结果价格竟然不一样!别急着怪自己手气不好,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涉及所有消费者的巨大秘密。
最近,不少网友发现一个奇怪现象:在同一平台预订同一家酒店,相同房型,不同手机显示的价格竟然有差异!这不是错觉,而是正在发生的真实情况。
记者实际测试发现,使用两部安卓手机在同一平台预订平潭国惠国际酒店同一房型,一部手机显示最终到手价1671.8元,另一部手机却只要1634.8元,足足差了37元。
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。在不同出行软件上,这种价格差异现象比比皆是。有消费者反映,在订购长沙市某家丽枫酒店时,发现自己的白金卡会员显示价格为375元,而未登录前却显示374元,会员价比普通价还贵。
一、热点概况:看似小事,却关乎每个人
这样的“价格差异”现象正在多个平台上演。2025年7月,郑州多家酒店商户甚至举报携程平台通过“调价助手”工具擅自修改房间价格及活动折扣,单间房价差异达10元至20元。
这种价格差异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:
1:不同账号优惠不同:平台声称不同账号下的优惠券组合存在差异,导致最终价格不同。
2:会员比非会员更贵:有些情况下,高级会员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用户或非会员更高。
3:不同设备价格不同:甚至存在使用不同价位手机查询,价格也不同的情况。
平台官方对此的解释往往是“优惠券随机发放”、“会员等级差异”或“系统随机优惠”。但越来越多消费者怀疑,这背后是否是传说中的“大数据杀熟”在作祟。
二、态度观点:这不是技术问题,这是对消费者的不公!
1. 所谓的“个性化定价”就是变相歧视
平台们喜欢用“个性化定价”这样高大上的词汇来包装这种行为。但说穿了,这就是价格歧视!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公平交易的权利。如果价格差异化策略导致信息不透明或误导消费者,可能会被认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想想看,如果你因为经常使用某个平台,对某个产品有较高的需求,或者使用的设备价格较高,就被认定“对价格不敏感”而提高价格,这合理吗?这公平吗?
2. 消费者正在被算法玩弄于股掌之间
平台依靠复杂的算法和技术,根据用户的购买历史、位置信息、设备类型、浏览行为等因素进行差异化定价。由于信息不对称,在复杂的优惠规则和相对私密的支付过程下,“杀熟”具有较强隐蔽性不易发现,更难以取证,造成监管难题。
我们仿佛成了算法笼子里的小白鼠,被平台任意拿捏。他们测试我们的价格敏感度,探索我们的支付底线,却从未明确告知:“嘿,我们要根据你的行为数据来决定给你报什么价了!”
3. 平台垄断地位让消费者沦为待宰羔羊
大数据“杀熟”现象频频曝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相关企业的垄断地位。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正因其体量巨大,对市场具有一定支配作用,凭借其垄断地位,不断扩展业务范围,获取海量用户数据,利用规则制定权、算法、技术对用户“磨刀霍霍”。
当我们习惯了使用某个平台后,就很难切换到其他平台。平台利用我们的懒惰和习惯,肆无忌惮地实施价格歧视,因为我们“无处可逃”。
4. 酒店价格波动背后的真相
除了平台算法导致的价差,酒店价格本身也存在诸多波动因素:2025年暑期,酒店市场呈现“冰火两重天”的局面:贵阳因涨价引监管介入,洛阳、敦煌等地却陷入价量齐跌。
供需关系变化:近年来酒店供给激增与消费需求疲软之间的矛盾凸显。据《2025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4年底,国内酒店数量达34.87万家,客房数1764万间。
多元化住宿选择:房车、露营等非标住宿产品的兴起也分流了部分酒店客源。据报道,西北区域的房车自驾游订单增幅显著,以房车生活家的订单为例,6月下旬订单量同比增幅达13.6%。
季节性波动: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,酒店客房需求通常较高,价格也会相应上涨。而在淡季,需求较低,价格可能会下降。
但这些正常的价格波动与不透明的“差异化定价”有本质区别:一个是市场规律的正常体现,一个是对消费者的刻意欺骗!
5. 我们的数据被用来对付我们自己
最令人愤怒的是,平台利用我们提供的个人数据来对付我们自己。他们分析我们的消费习惯、搜索记录、购买历史,然后决定给我们报什么价格。
我们用自己的数据为自己制造了更高的价格——这简直是数字时代最大的讽刺!
三、如何避免被“杀熟”?几个实用小技巧
面对可能存在的“大数据杀熟”,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的钱包:
1:清除缓存和Cookies:每次使用旅行APP前,记得清除浏览器的缓存和Cookies,这样可以减少平台对你行为的追踪。
2:多平台比较价格:不要只依赖一个平台,可以同时在多个平台上比较价格,找到最优惠的选项。
3:使用隐身模式:在浏览器中使用隐身模式进行搜索和预订,这样平台无法记录你的搜索历史。
4:创建新账号:如果条件允许,可以尝试创建一个新的账号,以新用户的身份进行预订,通常新用户会享受到更多的优惠。
5:关注促销活动:平台经常会推出各种促销活动,比如节假日特惠、会员日等,关注这些活动,可以节省不少费用。
四、维权途径:我们不能任人宰割
如果你怀疑自己遭遇了“大数据杀熟”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1:查阅平台政策:尝试查阅平台的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,了解其价格和促销政策的说明。
2:直接联系客服:直接联系客服,询问关于价格差异的具体原因。
3:向监管部门投诉:如果仍然不满意,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投诉,寻求进一步的解释或法律帮助。
4:保存证据:及时保存相关证据,例如使用不同账户登陆平台进行价格对比并截图等,积极向消费者协会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监管部门进行投诉。
酒店价格差异的背后,不只是技术问题,更是商业伦理问题。平台利用算法和技术优势,对用户进行不透明的差异化定价,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。
我们每天都在数字世界中留下痕迹,这些数据不应该成为平台宰割我们的刀。商业应该有温度,技术应该向善,而不是成为欺骗消费者的工具。
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!点赞+在看,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,避免成为大数据“杀熟”的下一个受害者!
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