仔细看看你的机票价格,别再做那个被宰的冤大头!

刚刚过去的暑假,很多人选择坐飞机出行。你在平台上买机票时,会不会多比较几个App?如果你没有这个习惯,可能已经多花了不少冤枉钱。

消费者黄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事:他在某购票APP上花了3129元购买机票后,偶然在另一个售票平台上发现相同的机票竟然只卖570元,价差高达2559元!


01 天价差价,消费者遭遇惊人价格陷阱

黄先生去年11月16日的经历让人震惊。他购买了一张从北京飞往厦门的厦门航空MF8118经济舱机票,支付了3129元(含机票费、燃油费和机建费)。

下单后,他无意中在另一款售票App上查询了同样的行程,结果让他目瞪口呆——“含税票价”仅为570元

3129元对比570元,这意味着黄先生支付的价格几乎是其他平台的5.5倍!这样的差价足以再买4张同样的机票还有剩余。

面对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,黄先生立即向平台投诉。在12326民航服务质量监督平台上,该售票平台回应称,“由于客户要求赔付金额过大,无法满足用户要求退款10806元诉求。”

平台最终同意将差价2559元退还给黄先生,并表示“如客户接受后续致电我司,可申请再退款3129元。”去年12月5日,黄先生收到了差价款,但并未收到3129元的退款。

02 平台回应,牵强解释难平消费者怒火

当黄先生联系售票平台客服询问这一巨大价差时,客服人员解释说:“机票票价是实时变动的。有时航空公司会根据销售情况调整机票价格,有时因为航空公司在销售过程中会放出不同的舱位,所以机票价格会有浮动。”

对于2559元的购票价差,客服轻描淡写地回应称 “此单是异常出票导致”

这样的解释难以让人信服。什么样的“异常出票”会导致价格相差近5倍?为什么“异常”总是对平台有利,而对消费者不利?

更令人担忧的是,黄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。许多消费者都发现,在不同平台查询相同航班时,价格经常存在明显差异。

03 价格混乱,儿童机票也现倒挂现象

机票价格的混乱不仅仅体现在不同平台间。很多家长发现,购买儿童机票时也会遇到价格“倒挂” 的怪现象。

按规定,2-12岁儿童可以享受机票、燃油费半价,且免收机场建设费的待遇。但实际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。

市民田先生计划带孩子去上海游玩,在某在线旅游平台搜索“一大一小”从北京到上海的机票时,发现儿童票820元、成人票反倒只需500元。

“小朋友的票竟然比大人的还贵,难以理解!”田先生最终选择乘坐高铁出行,因为孩子可以享受真正的半价优惠。

本月初,武女士从第三方售票平台购买从太原飞往杭州的机票,成人票价为469元,儿童票为750元,价差高达281元。

记者以8月31日成都飞往北京的航线为例进行查询,发现成人票价均为2至3折的情况下,随机挑选的10趟航班中,有6趟航班儿童票价高于成人票价,1趟航班持平,3趟航班儿童票价略低于成人票价。

更令人不解的是,当儿童票价高于成人票价时,价差从几元到数百元不等;当儿童票价低于成人票价时,价差却仅有一两元,基本可以忽略不计。

04 平台套路,算法游戏与信息不对称

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?业内人士透露,这其实是信息不对称算法游戏在作祟。

不同平台掌握的资源不同,定价策略各异,加上航空公司放票的时间点和舱位政策差异,最终呈现给消费者的价格自然千差万别。

航空公司有复杂的收益管理系统,会根据实时需求、竞争对手定价、历史数据甚至天气预报来动态调整价格,有时候几分钟就能变一次价。

第三方平台为了吸引眼球,经常会拿出部分机票做“亏损促销”,用超低价吸引点击,然后再通过其他产品或者服务把钱赚回来。

有些平台甚至会对老用户展示更高价格,因为他们认为你的购买意愿更强——这就是所谓的 “大数据杀熟”

某旅游平台客服解释儿童票比成人票贵的原因时称:“一般成人客票的折扣都在5折以下,比儿童票便宜,因此有的航空公司为了吸引旅客,会按照成人折扣价格出售儿童票。”

“但是,在客票不充足的情况下,儿童票可能会按正常价格出售,也就是全价票的50%,这样的话儿童票就会比成人票贵一些。有的航空公司将儿童票绑定特定舱位,如果这些低价舱位售罄,儿童只能选择高价舱位,也会造成儿童票比成人票更贵。”

05 法律视角,价格差异是否构成欺诈

从法律角度看,这种价格差异是否合法?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律师陈贞表示:“单纯的价格差异不构成价格违法。只要各平台明码标价、未虚构原价或虚假优惠,属于合法的市场行为。”

但如果销售过程中存在故意隐瞒真实票价、捆绑销售隐形服务、低买高卖等行为,则可能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的知情权、真实信息告知义务,构成价格欺诈。

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,儿童票优惠是国家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,体现了国家对儿童群体的关爱重视。

“当航空市场上的折扣成人票价普遍低于或等于‘优惠’过的儿童票价时,儿童票的‘优惠’不仅不能让儿童享受到,反而会成为负担,因为这种‘优惠’实际上剥夺了儿童享受正常市场打折优惠的权利。”

06 购票技巧,如何避免成为价格冤大头

面对复杂的机票定价机制,消费者如何才能避免多花冤枉钱?以下是一些实用建议:

多平台比价:可以使用航旅纵横的官方直销平台、携程、去哪儿等对比一下,别忘了也上航空公司官网看看,有时候官网会有独家优惠。

把握购票时机:航班起飞前的特定时间段可能会有降价机会。航空公司会在起飞前21天、14天、7天和3天左右调整价格,如果发现座位没卖完,就可能放出特价票。

选择购票时间:周二下午和周三凌晨往往是航空公司集中放票的时候,而周末因为需求旺盛,价格通常更高。选择周二或周三出发,也比周末出行便宜不少。

考虑邻近机场:试试搜索邻近城市的航班。比如你想从上海出发,不妨也看看杭州、南京的机票,有时候差价足够覆盖你的地面交通费用。

灵活选择转机:转机也比直飞便宜很多。有时候多花一两个小时转个机,能省下一半的钱。

设置价格提醒:很多平台都提供价格提醒功能,当价格降到你的心理价位时会自动通知你。

关注会员日和促销:每家航空公司都有自己的会员日,那天会放出大量特价票。

错峰出行:暑假结束到国庆前这段时间,春节后到五一前,都是传统的出行淡季,机票价格会比节假日便宜很多。

混合购买策略:去程买A航空公司的票,回程买B航空公司的,甚至单程票组合,可能比直接买往返票便宜。

07 行业变革,民航版12306能否破局

为解决机票价格不透明问题,7月17日,航旅纵横整合了38家航司资源推出“民航官方直销平台”,销售源头机票,保证 “0差价、0捆绑、0套路” ,以六大承诺为旅客保驾护航。

该平台也被网友称为“民航版12306”。然而上线后不久,该平台就因部分机票价格高于OTA平台而引发争议。

近日,随机查询部分航线发现:航旅纵横销售的部分航线的机票价格确实高于OTA平台。以8月8日北京飞上海的航班HU7613为例,在航旅纵横上的机票价格为780元/张,而去哪儿的价格为669元/张。两相比较,航旅纵横的票价比去哪儿贵16.59%。

某民航业专家解释:“因为有的平台、机票代理商会补贴票价。假设一张机票能赚30元的代理费,他们会把其中20元补贴给乘客,自己留10元的利润,靠走量或其他业务(如保险、酒店等)来赚钱。”

航旅纵横在价格上还遭到航司“背刺”。在中国东航的官方渠道上,部分机票比航旅纵横存在更低的活动价格。

以8月8日MU5099航班(上海-北京)为例,航旅纵横上的票价为900元/张;而在东航的官方小程序上,该航班的机票最低为828元/张,属于身份认证产品。

08 消费者权益,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

当我们发现像黄先生那样被多收了费用,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?

保留证据:发现价格差异后,立即截图保存证据,包括不同平台的价格显示、订单详情等。

及时投诉:向平台客服投诉,要求说明理由并退还差价。如果平台不予解决,可向12326民航服务质量监督平台投诉。

寻求法律帮助:如果涉及金额较大,可以考虑寻求法律帮助,要求退还差价并进行赔偿。

向媒体曝光:向媒体提供线索,曝光不合理的价格差异,推动问题解决。

黄先生已经收到了2559元的差价退款,但他并没有停止维权脚步。他准备起诉,希望获得订单金额的三倍赔偿

09 行业反思,机票定价机制需要透明化

机票价格的巨大差异暴露了整个行业的问题:缺乏透明度信息不对称规则不透明

消费者在购买机票时,仿佛进入了一个没有明码标价的菜市场,同样的商品,不同人问价就有不同报价,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时间问价也有不同结果。

航空公司、售票平台利用复杂算法和技术手段,根据用户的购买历史、搜索习惯、设备类型甚至账户等级来差异化定价,而不是明码标价、公平交易。

儿童机票价格“倒挂”问题更是凸显了规则滞后的问题。1996年出台的《中国民用航空旅客、行李国内运输规则》规定,儿童按成人全价票的50%购票。

这一标准延续至2021年《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》出台,赋予航企定价自主权,形成当前“全价票50%”与“市场调节价”并行的机制。

“双轨制”下,当成人折扣票高于全价票的50%时,儿童票按全价票的50%计算;当成人折扣票低于全价票的50%时,儿童票按成人折扣票计算。

然而,在当前民航市场中,即使是出行旺季,成人票折扣率也普遍低于5折,前者出现的情况可谓凤毛麟角,儿童票优惠实际已经失灵。

资深民航专家、广外南国商学院教授郭佳建议,航空公司在机票定价方面可以与时俱进,探索以成人实际成交价为基准的浮动优惠机制。

唯有政策紧跟市场变化,才能解决旅客对儿童机票价格“倒挂”的困惑。

10 消费者觉醒,不再做沉默的待宰羔羊

面对机票价格的不透明和不公平,消费者不应该保持沉默。我们应该:

拒绝做“冤大头”:购买机票前一定要多平台比较价格,不要相信一家的报价。

分享购票经验: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购票经验和技巧,帮助更多人避免被宰。

维护自身权益:发现价格歧视和不公平定价,坚决投诉维权,不让平台得逞。

推动行业变革:通过投诉、媒体曝光和法律途径,推动行业建立更透明的定价机制。


黄先生已经开始行动,他准备起诉售票平台,要求三倍赔偿。他的勇气值得称赞,因为他的行动不仅是为了自己,也是为了所有消费者的权益。

当我们每个人都能站出来对不公说“不”,市场就会变得更加透明和公平。

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!你的经验可能帮助更多人避免成为下一个“冤大头”。

创业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