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暴中的娃哈哈迎来了久违的声音。时隔两个月,宗馥莉再次公开亮相,面对家族纠纷和企业转型的双重压力,她只说了一句:“以前怎样,现在还是怎样。”

2025年8月底,在正式执掌娃哈哈集团一周年、家族纠纷公开化一个月后,宗馥莉首次作为集团一把手接受专访,对外阐述她的经营理念,回应诸多争议问题。

这位43岁的娃哈哈新掌门人,在父亲宗庆后2024年2月去世后继承了这个商业帝国,但继承之路充满波折。2025年7月,三名自称宗庆后“同父异母的弟妹”在香港和杭州的法院起诉她,涉及21亿美元巨额离岸信托资产。


01 热点概况,沉默70天后的发声

2025年7月13日,娃哈哈创始人家族的继承之战被推到聚光灯下。被外界视为宗庆后“独女”的宗馥莉,被三名自称“同父异母的弟妹”起诉。

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甚至公开表示,已成立专项工作专班介入处理娃哈哈遗产纠纷事件。在这场风波中,宗馥莉选择了沉默,消失在公开场合长达两个多月。

直到8月底,她终于打破沉默,首次作为娃哈哈的一把手,对外表达她的经营理念和对商业的理解。

02 不喜欢“某某时代”,但坚持职业化升级

宗馥莉并不喜欢“宗馥莉时代”的概念。“企业不是属于某一个人,它属于所有在这里努力的人”,她在专访中这样说道。

但她并不回避推行自己的决策和搭建自己的团队。“每一位管理者上任后,都会有自己对组织的理解和要求,我也不例外”。她已经对娃哈哈进行了大幅调整,合并或撤裁多个部门,包括企管办、品牌公关部、后勤部等。

这些调整本质上是对娃哈哈的“职业化升级”。在战略切换期,更强调员工能上能下、以贡献和结果说话。

03 业绩突破与未来挑战

2024年,娃哈哈打破了连续9年的500亿元困局,重回700亿元规模。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,但外界质疑娃哈哈今年能否撑住这个业绩。

宗馥莉坦言:“去年父亲离世让社会对娃哈哈前所未有地关注,瓶装水等核心产品在那段时间的销量确实有显著提升,这是一个客观事实”。她预计今年的表现可能不及去年,但表示更看重长期成长。

04 家族风波中的坚守

这场继承之战充满了戏剧性。2025年7月,宗馥莉被三名自称是宗庆后非婚生子女的年轻一代起诉。他们要求冻结18亿美元的资产,并分割宗馥莉手中持有的娃哈哈集团29.4%的股权。

风波另一端的关键人物是杜建英——三位起诉宗馥莉的子女的母亲,也是娃哈哈的早期核心人物,被称为“影子司令”。宗馥莉与杜建英之间的权力博弈已经从“暗斗”变为“全面开战”。

宗馥莉采取了雷霆手段,关停了由杜建英实际掌控的18家代工厂,并将资源投入到30条全新现代化生产线的建设中。杜建英则切断了娃哈哈天猫官方旗舰店的运营,转而自立门户。

05 经销体系改革,新增多于解合

最近两个月,娃哈哈进行了经销商体系改革,砍掉了年销300万元以下的经销商。这一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。

宗馥莉回应称,这是“基于市场策略和合作意愿的正常优化”。她强调:“新增的远远多于解合的,经销商始终是娃哈哈最重要的合作伙伴”。

06 二代接班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

对于二代接班问题,宗馥莉认为这从来不是一道选择题,而是一份必答题。 “它意味着既要接住好的部分,也要接住不那么完美的部分”。

不止一次身处风暴中心,宗馥莉的“定海神针”是坚持做自己。“以前怎样,现在还是怎样,不因风波改变方向”。这种坚守自我的态度,可能是她在风波中保持冷静和决断力的源泉。

07 宏胜与娃哈哈的关系

宗馥莉执掌的宏胜饮料集团与娃哈哈集团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。2022年,宏胜就已经做到营收104亿元。

宗馥莉澄清道:“把宏胜和娃哈哈对立起来看,是一种误解”。“娃哈哈和宏胜,本身就是同一个产业生态里的两个重要支点”。她解释说,娃哈哈有着深厚的品牌积累和消费基础,而宏胜在全产业链和智能制造上的布局是面向未来的。

08 对企业文化的理解

宗馥莉对企业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:“一家企业真正的定力,不在于短期的关注度,也不在于某一款爆品,而在于一种能够被大家共同认可和践行的文化”。

“对员工来说,文化不是抽象的口号,而是一种日常选择:是不是愿意不断突破自我,是不是愿意承担责任、创造价值”。她强调,企业的强大从来不是依靠某一个人去守护的,而是依靠所有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。


宗馥莉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坚守:“以前怎样,现在还是怎样,不因风波改变方向。”

法院的DNA鉴定结果即将公布,娃哈哈的渠道改革仍在继续,生产线上的工人还在适应新的管理模式。而这位娃哈哈的新掌门人,已经用她的方式给出了回应——坚持做自己,不因风波改变方向。

无论未来如何发展,宗馥莉已经展现了她的勇气和决心。这才是企业家最珍贵的品质。

创业号